特斯拉Model,3降价是因为卖不动?
2025年2月5日,特斯拉中国宣布对Model 3全系车型推出“史上最大优惠组合拳”,包括8000元保险补贴、5年0息贷款政策及充电权益叠加。补贴后,Model 3后轮驱动版起售价降至22.75万元,长续航版26.75万元,高性能版33.15万元,创下该车型历史最低价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降价距离2024年12月Model 3焕新版涨价3600元仅隔不到两个月,且特斯拉在全球其他市场(如美国、加拿大)同期实施了涨价策略。这种“中国降价、海外涨价”的分化操作,折射出特斯拉在不同市场的战略优先级。
一、怎么突然降价?
1.销量承压与市场份额争夺
2024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.1%,为十年来首次负增长,中国市场虽全年销量增长8.8%(Model Y贡献主力),但Model 3表现疲软。2025年1月,Model 3与Model Y的销量差距高达10倍,亟需通过价格杠杆提振需求。
此外,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竞争白热化,极氪007、小米SU7、蔚来ET5等车型在智能化、续航、性价比上对Model 3形成直接威胁。特斯拉需通过降价稳固其“价格标杆”地位。
2.产能调整与改款预期
业内分析认为,特斯拉可能为2025年中期推出的Model 3改款车型清理库存。此前Model 3焕新版因“屏幕换挡争议”和“小电池增配涨价”引发用户不满,此次降价或为加速现款车型出清,为新款铺路。
3.成本控制与规模化优势
特斯拉2024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6.3%,虽低于巅峰期,但仍显著高于多数新能源车企。其一体化压铸、电池技术优化及上海超级工厂的本地化生产,使其在成本端具备降价空间。此次降价本质上是将规模效应转化为市场攻势。
4.应对政策窗口与金融工具创新
2025年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(如报废置换补贴)及车企普遍采用的“金融优惠”趋势(如免息贷款),促使特斯拉调整策略。通过“保险补贴+0息贷款”组合,既避免直接降价对品牌价值的冲击,又降低用户购车门槛。
二、市场反应与行业冲击
1.消费者端:短期刺激与长期观望并存
a.价格敏感型用户:22.75万元的起售价进一步下探至合资燃油车主力区间(如凯美瑞、雅阁),吸引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转向新能源。
b.持币待购群体:部分用户担忧“特斯拉式背刺”重演(如2023年多次调价),可能推迟购车决策,等待更大优惠或新款发布。
2.行业端:价格战升级与策略分化
a.竞品被迫跟进:小鹏、蔚来、智己等品牌已迅速推出免息贷款、置换补贴等政策,但直接现金优惠有限,以避免利润进一步压缩。
b.二线品牌生存压力加剧:哪吒等新势力现金流紧张,难以匹配特斯拉的降价幅度,可能加速行业淘汰。
3.供应链传导效应
特斯拉降价倒逼供应商降本(如比亚迪曾要求供应商降价10%),可能引发上游电池、芯片等产业链的利润挤压,甚至技术迭代提速
三、对竞品的差异化影响
1.同价位纯电车型:极氪007、小米SU7等需在智能化配置(如激光雷达、高阶智驾)或服务权益(如免费充电)上强化差异化,否则可能被Model 3的“品牌光环+低价”组合压制。
2.合资燃油车:广汽丰田锋兰达(8.98万元起)、大众ID.3等面临用户流失风险,尤其是限购城市新能源牌照政策加持下,Model 3的“油电同价”策略更具杀伤力。
3.高端新能源品牌:蔚来、理想等主打“服务溢价”的品牌受影响较小,但其入门级车型(如蔚来ET5)需警惕特斯拉后续对Model Y的降价动作。
四、结语:价格战的“矛”与长期博弈的“盾”
我认为此次特斯拉降价是属于“攻守兼备”的策略:
短期:通过价格杠杆快速提振销量,抢占2025年开局市场份额,同时为改款车型铺路。
长期:以成本优势挤压竞品,加速行业洗牌,巩固其在新能源市场的定价权。
然而,价格战并非万能解药。特斯拉需平衡品牌价值与利润空间,避免陷入“降价依赖症”;而竞品则应聚焦技术差异化(如超充网络、智能座舱)或细分市场深耕(如家庭用车、性能车),方能在淘汰赛中存活。
所以预计未来1-2年,汽车行业的竞争将从“价格血拼”转向“价值重构”,唯有兼具成本控制力与技术护城河的企业,才能穿越周期,成为终局赢家。